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103/01/17 南部開講-假農民嚴重排擠農業預算? 如何照顧真農民? 農業如何有春天?

來賓:
台南後壁區後廍里里長   黃正雄
財團法人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    劉志偉
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副教授    黃裕銘
綠農的家籌辦人   洪輝祥



立法院審查《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修正草案,再度引發朝野立委爭議,過去政府體恤農民辛苦耕作,實施老農津貼補助,不僅給與老農晚年生活實質幫助,也算是對農民長期保護土地堅持務農,沒有把農地變賣作其它用途的小小補償。但是因法令不完備加以執行不力,現在出現假農民問題,逐漸成為財政的龐大負擔,在國庫日漸空虛之際,成為外界強力批判的焦點。

目前取得農保資格門檻過低?只需要0.1公頃農地,就能申請加入,導致很多「假農民」只要加入農保超過六個月,就能享有老農津貼。老農津貼從84年實施以來,經過多次選舉加碼,給付金額從最早的3000元,增加到現在的7000元,加上申請資格審查不確實,導致請領人數從85年的36萬多人,成長到68萬多人,核發金額也從124億,逐年增加到562億,造成財政負擔,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農保資格認定,過於寬鬆?

假農民問題一定要解決,所以政府現在要修改老農津貼的投保年限,原本繳半年農保,65歲以後就可以月領7000元,實在不公平?所以現在從六個月改成15年,能判斷誰是真農民?這樣比較公平?既然要挑出假農民,修法內容還是只要保農保6個月,65歲後還是可以每月領3500元,滿15年才給7000元,這種不是半調子修法?假農民問題有解決?應該連3500元都不能給?而且農委會這次規劃恐怕真假農民一起砍?即使真農民繳了14年半,也被當成假農民一起砍?失去老農津貼資格?

目前農業部門每年千億元預算,其中高達六成四是用在補貼措施,對其他經費造成排擠效果?每年270多億元假農民津貼支出,未來假農民問題如果解決,至少有一半的預算可以做為它用?攸關農業競爭力提升的農業科技研發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經費分別只編列72億及16億元,致使農業結構調整速度緩慢成效遠不如預期?即使政府改革老農津貼,增加預算數,但是農地消失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不管是休耕補助、徵收農地,都還是讓台灣的農地繼續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