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中國設台灣農民創業園 農業西進 技術.資金.人力 讓利?磁吸?



ECFA緊鑼密鼓進入政策說明程序,馬總統雖然承諾未來不開放中國農產進口,但是農民依舊擔心中國農產的競爭。上個月中國農業部也對台灣農民釋放利多,將要根據台灣農民的實際需要,進一步開放台灣農產品進入大陸市場的品種,幫助台灣農民開拓大陸市場,保護台灣農產品知識產權,並且加強「台灣農民創業園」和「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經營。


根據中國官方統計,截至2009年底,大陸在16個省(區市)設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其中在9個省(區市)設有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在12個省(區市)建有20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在大陸投資發展的台資農業企業已達6,100多家,台資達72億美元,中國農業部表示,這些台資農企普遍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未來如果讓利給台灣農民,兩岸農業有更緊密合作的機會,也能獲取更多的利益。

雖然前進中國的利益龐大,前景可期,中國政府也願意讓利給台灣農民,但是民眾也擔憂國內優良品種一再外流到中國,嚴重威脅國內相關農產品的產銷與生存,不管是蘭花、茶葉或是水產,中國農產品不但在種苗或是栽培技術上,都成功複製了臺灣經驗,也讓台灣農產品在外銷市場面臨中國威脅。

長期以來,台灣致力於農業技術的提升,也讓花卉、蔬果、水產等精緻農業得以發展,然而面臨中國要大量吸納台灣精緻農業投資,這是台灣農業未來的機會?還是只有近利,但卻是更大的威脅?台灣農民西進投資,農業智財權和栽培技術真能完整被保障?政府有何方法?技術被剽竊之後,台灣農企業在中國還有競爭機會?甚至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上,中國農產品對台灣農業的衝擊更大?

雖然ECFA在第一階段會保護台灣農產品,但是未來台灣和中國的農產競爭勢必浮上檯面,在這個關鍵時刻,台灣精緻農業如何保持國際競爭力?打出台灣品牌?政府該如何做?面對中國農業的競合關係,農業政策該如何面對?


播出時間:3月21日(日) PM 19:00-20:00(Live)


來賓介紹
台南副縣長 顏純左
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 林國慶
台灣嘉農農業發展基金會總裁 蔡武璋
牛記蘭園董事長 吳明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