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大醫院假醫生 密醫橫行中南部 看醫生如何得保障?


台南地檢署上個禮拜,破獲南台灣規模最大的冒牌醫師承攬醫療業務集團,五位假醫師曾經在全台十七間醫院替民眾看病,受害病患高達上千人。這個假醫生集團到底是怎麼騙過醫院?冒牌醫生事件讓民眾對於醫療體系產生不信任,要如何分辨真假醫師?政府有什麼制度保障民眾看病的安全?台灣的地區醫院發生了什麼問題?資源不夠?財務不足?使得冒牌醫師得以介入?


(整起事件第一個反應的就是城鄉的醫療資源落差,有些地區醫院找不到醫師,所以將急診業務外包,使得冒牌醫師得以滲入,為什麼台灣一年培養上千名醫生,到了現在仍然有城鄉醫療資源落差的問題?是因為醫生數量不足?或是城鄉的社福資源分配不夠?



另外,也暴露出社區醫療系統的資源不足與發展困境問題,除了民營醫院、衛生署在各地區設立許多地區醫院,但是經營卻不如理想,民眾也不愛到當地的地區醫院就診,反而舟車勞頓到大型的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在衛生署的醫療制度中,地區醫院應該要扮演地方的醫療中心,保護人民的健康,為什麼民眾難以信任這些地區醫院?
是因為資源不足?專業不夠?或是因為民眾還有大醫院的迷信?但是大醫院只要一開門就大排長龍,知名度高的大醫師一看診就是上百號,從早忙到晚身心疲憊,但是留給每個病人的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幾分鐘,醫生累、民眾也享受不到醫療品質,地區醫院勢必要成為基層醫療的第一線,為何目前的發展卻困難重重,中型的地區醫院從全盛期的700多家,到現在只剩250家,政府才說要推動醫療社區化,為什麼地區型醫院反而一家家的減少?



除了地區醫院,衛生署也鼓勵地區性的診所組成社區醫療群,這些在地的大小診所想要整合成民眾的醫療保母,時時刻刻給民眾就醫與諮詢的便利,這些家庭醫師和社區醫療群的計畫發展順利嗎?在健保資源分配的制度中,中小型醫院的經營越來越難,他們面臨的困境為何?這些中小型醫院要作為民眾與社區的醫療保母,他們可以提供什麼服務?讓民眾從生活中預防疾病,有哪些小病要注意?民眾上醫院看病,應該要有什麼觀念?什麼病該到哪裡看?如何養成正確的就診流程?

這些中小型醫院要作為民眾與社區的醫療保母,他們可以提供什麼服務?讓民眾從生活中預防疾病,有哪些小病要注意?現行醫學中心分科愈來愈細,民眾第一關就必須自行判斷要看哪一科,對病患是很大的困擾,常因無法正確判斷,要在各科別或各醫院之間奔波,才能找對門路,到底民眾上醫院看病,應該要有什麼觀念?什麼病該到哪裡看?如何幫民眾建議理想的就醫途徑?




播出日期
6月7日(日)PM 18:20-20:00
來賓:
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 陳順勝
世紀台安醫院副院長 方俊能
社區醫療群 王宏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