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宗旨

以不同的眼光來看台灣尾,是「南部開講」節目的意圖與希望,「草根」、「本土」不等同「俗」、「沒水準」,除了論壇式的討論,我們也深入地方發掘在地的生命力,透過「在地旅行」系列,讓觀眾看到南台灣最偏隅的角落,有一群人正用鍥而不捨的信念凝聚聚落的力量,透過社區營造、守護土地與環境,找到重生的契機,我們要用最貼近的距離、最在地的關懷,用不同的角度帶您重新認識南台灣。

98.4.19 兩岸城市.北高落後 中國城市快跑 台灣還在慢慢走? 台灣競爭力在哪?






本週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發布「2009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引起中國境內各城市與民眾的重視。這份調查是以中國、港澳和台灣共294個城市為調查基礎,其中香港、深圳與上海再度蟬聯最有競爭力城市的前三名,而台北則表現持平位居第五,高雄則從第七名落到第十名。



主持城市競爭力報告的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強調,本次調查是以「城市地均GDP」為主,所謂城市地均GDP,是指城市每單位面積空間,經濟活動創造的GDP數量,嚴格來講就是綠色GDP,也就是扣除了環境污染破壞後的GDP。

整個中國大部分城市的「城市地均GDP」成長率超過10%,經濟規模迅速擴張,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很多資源型城市,其發展以環境為代價,對環境的破壞非常大,其發展的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從貿易存底兩兆美元領先全球,加上G20會議中展現大國崛起的風範,近期中國更是朝向全球頂級中心發展,所有城市都處於加速期,預計2030年中國的重要城市將成為世界的重要樞紐,尤其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個區域的城市與經濟力,將是未來全球的發展重心。在中國如此具爆發力與成長力的威脅下,台灣的城市競爭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是相較中國,排名卻每年下滑,而且在分項競爭中,也只有「產業層次」與「經濟效率」部分還具有領先優勢,包括台北、高雄、新竹、台中與台南都搶進前十名。





在未來全球朝向區域整合的趨勢中,兩岸城市的競爭與合作將會更為激烈,但是在中國城市紛紛快速崛起之際,台灣既有的城市優勢已經越來越少,尤其在經貿資源上,過去打造的南北雙核心,現在只剩下台北一個巨型城市,南部城市相對經濟沒落。未來在區域經濟的競合中,到底台灣能扮演整合的腳色嗎?或是成為中國崛起的附屬城市?
台灣的城市已經落後中國的主要城市,甚至即將被次要城市所超越,在這樣的競爭關係中,台灣還擁有什麼優勢?要如何建構其他的優勢?南部地區未來在兩岸的競合關係中,可以找到什麼機會?台灣各級城市喊了很久的國際化,加強城市競爭力,但是成效如何?該如何跨越兩岸,面對全球的競爭?馬政府上台後,對中國的種種開放政策,有助於台灣走出去?或是加速台灣成為中國的附屬?中國城市快跑迎向國際,台灣還能慢慢走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